“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中方不希望世界降下‘鐵幕’,也不希望拉下‘硅幕’,比誰都不希望陷入‘以牙還牙’的惡性循環。美方迄今將1300多家中國企業列入各種制裁清單,導致中方無數人失業,影響無數家庭的生計。中國人民不會無動于衷,中國政府更不會坐視不管!
(圖源: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網站)
7月19日,中國駐美國大使謝鋒應邀出席阿斯彭安全論壇,接受媒體采訪時發出如上警告。
出口限制:
被逼到墻角的供應鏈反制
按照商務部和海關總署要求,中國將從8月1日起對鎵和鍺兩種金屬的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此舉立即遭到西方反彈:美國商務部發言人表示對此堅決反對,揚言建立彈性供應鏈。
德國副總理兼任經濟部長哈貝克批中方做法“存在問題”。荷蘭則要求歐盟“必須給予中國回應”。
中國是鎵和鍺兩種礦產的全球最大生產國,這兩種礦產將在下個月受到出口限制,并且對半導體、電信和電動車行業至關重要。歐盟71%的鎵來自中國,45%的鍺來自中國。
(中國商務部部長與美國貿易代表 來源:央視網)
此舉發生在歐盟公布了一項新的經濟安全戰略幾周后,該戰略旨在監管關鍵技術出口,并可能限制出境投資以維護國家安全。
這個提議是該集團內部加強安全工具的推動的一部分,因為中國和俄羅斯等國家越來越多地利用貿易和對關鍵供應線的控制來推進政治甚至軍事目標。
布魯塞爾智庫布魯塞爾智庫的研究員西蒙·塔利亞皮埃特拉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的行動是對誰在這場博弈中掌握主動的鮮明提醒!彼f:“殘酷的現實是,西方至少需要十年的時間才能減少對中國礦產供應鏈的依賴!
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尤其是在鎵和鍺的生產方面。
根據歐洲工業協會關鍵原材料聯盟(CRMA)的數據,中國是全球鎵生產的最大國家,約占全球產量的80%。同樣地,中國也是全球鍺生產的重要國家,占據約60%的市場份額。
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1年期間,美國約有53%的鎵供應來自中國,其次是德國、日本和烏克蘭。然而,隨著美國對中國的鎵征收更高關稅,2019年進口量大幅下降。
根據中國海關的數據,2022年,中國的鎵產品主要進口國包括日本、德國和荷蘭,而鍺產品的主要進口國包括日本、法國、德國和美國。
除了中國,還有一些其他國家也在生產鎵和鍺。鎵雖然不是特別稀有的金屬,但由于加工成本高昂,其他國家幾乎沒有開采設施。據金屬行業情報提供商CRU集團稱,一些其他生產鎵的國家包括日本、韓國、俄羅斯和烏克蘭。
至于鍺,加拿大、比利時、美國和俄羅斯也在進行生產。雖然美國等地擁有大量的鍺礦床,但由于環境保護的因素,開采活動受到嚴格控制,因此要立即取代中國在鍺生產方面的地位是具有挑戰性的。